北京师范大学mpacc考研复试政治相关题目汇总
MPAcc复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有专业课笔试和政治笔试。专业课笔试一般考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计算题。政治笔试有的院校是开卷考试,有的是闭卷考试,但是不会太难,会考一些基础知识和热点。面试主要注重英语面试,会考查自我介绍、专业基础问题和其它问题,较为基础。不需要太过担心,但是需要认真面对,用心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政治笔试题目,希望给大家提供参考!
一、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1.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三、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1.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2.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1.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2.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2.敌人的强大。
3.人民军队的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第一条和第四条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定了了战争的持久性。
七、《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1.提出党在革命 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4.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八、《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九、《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2.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4.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十、《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十一、《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十二、《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以上是中公考研MPAcc小编整理的“北京师范大学mpacc考研复试政治相关题目汇总”文章,希望各位考研考生在考研复试工作中,能够积极做好复试准备工作,为实现研究生梦想而拼搏!更多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尽在中公考研复试栏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