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返回
顶部

2020考研:考研逻辑试题解析

来源:中公考研 | 2019-11-11 QQ咨询

  2020考研的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每天长期的复习很多考生有了疲惫感,但是也这几期间希望大家不要松懈,耐力也是考研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考研:考研逻辑试题解析”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最近一项调研发现,某国30岁至45岁人群中,去医院治疗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病症的人越来越多而原来患有这些确症的大多是老年人。调研者由此认为,该国年轻人中“老年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调研结论?

A.由于国家医疗保 障水平的提高,相比以往,该国民众更有条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B.“老年人”的最低年龄比以前提高了,“老年病”的患者范围也有所变化。

C.近年来,由于大量移民涌入,该国45 岁以下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D.尽管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病症是常见的“老年病”,老年人患的病未必都是“老年病”。

E.近几十年来,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健康老龄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增大。

【正确答案】C。

【中公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提问中要求找最能质疑上述调研结论的选项。因此,本题属于削弱质疑。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梳理论证结构

论点:该国年轻人中“老年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论据:30岁至45岁人群中,去医院治疗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病症的人越来越多而原来患有这些确症的大多是老年人。

推理过程:从30岁至45岁人群患“老年病”人数增多到年轻人中“老年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2、分析辨别选项

A项不能削弱,有条件关注自身健康与“老年病”发病率之间关系不明确;

B项不能削弱,承认了“老年病”低龄化的说法,有一定加强作用;

C项能削弱,指出30岁至45岁人群患“老年病”人数增多是因为该人群基数增多,另有他因,不是因为“老年病”发病年轻化;故C项为正确答案。

D项不能削弱,题干讨论的是30岁至45岁人群的患病情况,与老年人无关;

E项不能削弱,老龄化情况与题干讨论年轻人中“老年病”患病情况无关。

【考点总结】

削弱论证过程

2.某学期学校新开设4 门课程:“《诗经》鉴赏”“老子研究”“唐诗鉴赏”“宋词选读”。李晓明、陈文静、赵珊珊和庄志达4 人各选修了其中一门课程。已知:

(1)他们4 人选修的课程各不相同;

(2)喜爱诗词的赵珊珊选修的是诗词类课程;

(3)李晓明选修的不是“《诗经》鉴赏”就是“唐诗鉴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就能确定赵珊珊选修的是“宋词选读”?

A.庄志达选修的不是“宋词选读”。

B.庄志达选修的是“老子研究”。

C.庄志达选修的不是“老子研究”。

D.庄志达选修的是“《诗经》鉴赏”。

E.庄志达选修的不是“《诗经》鉴赏”。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题干中出现逻辑关联词“不是,就是”。因此,本题属于翻译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题干翻译:①赵珊珊选择“唐诗鉴赏”或“宋词选读”,②李晓明选择“《诗经》鉴赏”或“唐诗鉴赏”。

2、解析过程:

(1)根据①,要想得到赵珊珊选择的是“宋词选读”,则需要补充条件“唐诗鉴赏”被其他人选,这个人可以是李晓明;

(2)根据②,要想得到李晓明选择“唐诗鉴赏”,则需要补充条件“《诗经》鉴赏”被其他人选择;

(3)结合选项D项中说到庄志达选修的是“《诗经》鉴赏”,则由此可以得到李晓明选择“唐诗鉴赏”,故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总结】

(1)或的推理规则;

(2)逆向求解。

3.一江南园林拟建松、竹、梅、兰、菊5 个园子。该园林拟设东、南、北3个门,分别位于其中的3个园子。这5个园子的布局满足如下条件:

(1)如果东门位于松园或菊园,那么南门不位于竹园;

(2)如果南门不位于竹园,那么北门不位于兰园;

(3)如果菊园在园林的中心,那么它与兰园不相邻;

(4)兰园与菊园相邻,中间连着一座美丽的廊桥。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兰园不在园林的中心。

B.菊园不在园林的中心。

C.兰园在园林的中心。

D.菊园在园林的中心。

E.梅园不在园林的中心。

【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题干中出现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因此,本题属于翻译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题干翻译:①东松或东菊→南不竹,②南不竹→北不兰,③菊园中心→菊兰不相邻,④菊兰相邻。

2、解析过程:

该题有确定条件④,从该条件出发,结合③,根据假言“否后必否前”的规则,可得菊园位于园林的中心,即为D项,故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总结】

否后必否前。

4.有研究发现,冬季在公路上撒盐除冰,会让本来要成为雌性的青蛙变成雄性,这是因为这些路盐中的钠元素会影响青蛙的受体细胞并改变原可能成为雌性青蛙的性别。据此认为,这会导致相关区域青蛙数量的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老师的观点?

A.大量的路盐流入池塘可能会给其他水生物造成危害,破坏青娃的食物链。

B.如果一个物种以雄性为主,该物种的个体数量就可能受到影响。

C.在多个盐含量不同的水池中饲养青蛙,随着水池中盐含量的增加,雌性青蛙的数量不断减少。

D.如果每年冬季在公路上撒很多盐,盐水流入池塘,就会影响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E.雌雄比例会影响一个动物种群的规模,雌性数量的充足对物种的繁衍生息至关重要。

【正确答案】E。

【中公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提问中要求找最能支持上述老师的观点的选项。因此,本题属于削弱质疑。

第二步:解题思路

1、梳理论证结构

论点:相关区域青蛙数量的下降;

论据:公路上撒盐除冰,会让本来要成为雌性的青蛙变成雄性。

推理过程:从雌性变雄性到青蛙数量下降。

2、分析辨别选项

A项不能加强,破坏食物链与青蛙数量之间关系不明确;

B项不能加强,题干只谈到部分青蛙雌性变雄性,并没有说到雄性为主;

C项不能加强,雌性变少,雄性如何变化不清楚,和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

D项不能加强,影响发育过程是否会导致数量减少不清楚;

E项能加强,指出题干所说雌性变雄性,即雌雄比例变化会影响种群规模,能加强题干论证,故正确答案为E项。

【考点总结】

加强论证过程

5.任何结果都不可能凭空出现,它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均可以被人认识,而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人有可能认识所有事物。

B.有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毫无规律。

C.那些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必然有规律。

D.任何结果出现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E.任何结果都可以被人认识。

【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

第一步:题型判定

题干中出现逻辑关联词“任何,有的”。因此,本题属于和直言相关的翻译推理。

第二步:解题思路

1、题干翻译:①结果→原因,②原因→认识,③认识→有规律。

2、解析过程:

(1)①②③进行地推可得结果→有规律,即所有结果都是有规律的;

(2)又因为提问方式中让找的时一定为假的,也即找题干的矛盾,“所有结果都是有规律的”的矛盾为“有的结果是毫无规律的”,即为B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总结】

(1)递推;

(2)直言矛盾关系。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20考研:考研逻辑试题解析”内容,经过系统帮助大家梳理这一知识点,希望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上理想的院校!

相关推荐:

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之论证的前提假设

考研管理类联考基础阶段知识点梳理

考研联考综合写作诊断谬误——偷换概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 MPAcc考试逻辑学的的作用

下一篇: 2020考研逻辑:离考试越来越近,写作如何做好复习工作?

位置:

热门网课

  1. 2023考研网校在职人起跑公共课直播VIP班-MPAcc英二管综
    2022考研已至 备考抢先一步
    亮点:科学规划价格:¥5980
  2. 2023考研网校在职人起跑公共课直播VIP班-MPAcc管综
    核心考点精讲 解题方法总结
    亮点:随报随学价格:¥3580

快速导航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23号汉华世纪大厦B座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择校预约

  • 综合自身
  • 解析招考
  • 综合比对
  • 择校指导
一键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