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基本推理型逻辑试题与解析 4
1.如果某人答应作为矛盾双方的调解人,那么,他就必须放弃事后袒护任何一方的权利。因为在调解之后再袒护一方,等于说明先前的公正是伪装的。 下列哪项是以上论述最强调的?(1997—l—19)
A.调解人不能有自己对争议双方矛盾的任何看法。
B.如果不能保持公正的姿态,就不能做一个好的调解人。
C.调解人要完全附和矛盾双方的意见,左右逢源。
D.如果调解人把自己的偏见公开化,争论时可以袒护一方。
E.为了不使争论公开化,调解人应当伪装公正。
2.大会主席宣布:“此方案没有异议,大家都赞同,通过。” 如果以上不是事实,下面哪项必为事实?(1997—1—21)
A.家都不赞同方案。
B.有少数人不赞同方案。
C.有些人赞同,有些人反对。
D.至少有人是赞同方案的。
E.至少有人是反对方案的。
3.一国丧失过量表土,需进口更多的粮食,这就增加了其他国家土壤的压力;一国大气污染,导致邻国受到酸雨的危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几乎可以危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下述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1997—1—22)
A.环境危机已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引起国际争端。
B.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先污染、后治理是一条规律。
C.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发达国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D.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性、国际性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E.各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要量力而行。
1.[答案]:B。
[解析]:只有保持公正的态度,才能做一个好的调解人。如果不能保持公正的姿态,就不能做一个好的调解人。这正是题干的论证所强调的。
2.[答案]:E。
[解析]:“此方案没有异议,大家都赞同,通过。”如果这句话不是事实,那么,至少有人是反对方案的。E 选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正确。
3.[答案]:D。
[解析]:“一国丧失过量表土,需进口更多的粮食,这就增加了其他国家土壤的压力;一国大气污染,导致邻国受到酸雨的危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几乎可以危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这表明了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性、国际性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题干的论述正是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