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基本推理型逻辑试题与解析 21
1.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1999—1—53)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上海人。
C.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D.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E.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2.小光和小明是一对孪生兄弟,刚上小学一年级。一次,他们的爸爸带他们去密云水库游玩,看到了野鸭子。小光说:“野鸭子吃小鱼。”小明说:“野鸭子吃小虾。”哥俩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非要爸爸给评评理。爸爸知道他们俩说得都不错,但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例子来进行比喻。说完后,哥俩都服气了。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爸爸讲给儿子们听的话?(1999—1—54)
A.一个人的爱好是会变化的。爸爸小时候很爱吃糖,你奶奶管也管不住。到现在,你让我吃我都不吃。
B.什么事儿都有两面性。咱们家养了猫,耗子就没了。但是,如果猫身上长了跳蚤也是很讨厌的。
C.动物有时也通人性。有时主人喂它某种饲料吃得很好,若是陌生人喂,怎么也不吃。
D.你们兄弟俩的爱好几乎一样,只是对饮料的爱好不同。一个喜欢可乐,一个喜欢雪碧。你妈妈就不在乎,可乐、雪碧都行。
E.野鸭子和家里饲养的鸭子是有区别的。虽然人工饲养的鸭子是由野鸭子进化来的,但据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3.许多影视放映场所为了增加其票房收入,把一些并不包含有关限制内容的影视片也标以“少儿不宜”。
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确信以下哪项断定?(1999—1—55)
I.成年观众在数量上要大大超过少儿观众。 Ⅱ.“少儿不宜”的影视片对成年人无害。
Ⅲ.成年人普遍对标明“少儿不宜”的影视片感兴趣。
A.仅I B.仅Ⅱ C.仅I、Ⅲ D.仅Ⅱ、Ⅲ E. I 、Ⅱ、Ⅲ
1.[答案]:D。
[解析]:由“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和“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知方宁和王宜都不是安徽人,因此,余涌是安徽人。这样,选项A、B 和C 均不成立。如果王宜是上海人,则由“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可推出:余涌的年龄比王宜大;又由“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推出:余涌的年龄比王宜小,矛盾。所以E 项不成立。因此,可推出:王宜是江西人,方宁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D 项成立。
2.[答案]:D。
[解析]:在题干中,两人说的“野鸭子吃小鱼”和“野鸭子吃小虾”都有可能性,可能一部分野鸭子吃小鱼,另一部分野鸭子吃小虾,也可能是野鸭子既吃小鱼又吃小虾。所以两个孩子的话并不矛盾,他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了野鸭子某一种行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D 中用哥俩各有偏好和妈妈既喝可乐又喝雪碧的例子进行比喻,说明同一个群体的不同个体可能有不同偏好,一个主体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由于比喻恰当,哥俩也就服气了。选项C、D 不是用的比喻,与题干不符。选项A 虽然用了比 喻,但是说的是小孩和大人的区别,而题干中并未讨论小鸭子和大鸭 子。选B 不妥,因为B 谈的是事物的两面性,含有人的主观评价,与题干的含义相距较远。
3.[答案]:C。
[解析]:题干断定许多影视放映院把一些并不包含相关内容的影视片也标以“少儿不宜”的目的是增加票房价值,因此从中显然推不出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确信“少儿不宜”的影视片对成年人无害,所以Ⅱ不成立。如果成年观众在数量上不大大超出少儿观众,或者成年人普遍对“少儿不 宜”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把一些并不包含相关内容的影视片也标以 “少儿不宜”不会给影视放映院增加票房价值。因此,影视放映院如是 做是因为确信I、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