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基本推理型逻辑试题与解析 3
1.某市经济委员会准备选四家企业给予表彰,并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看,A、B两个企业比C、D 两个企业好。据此,再加上以下哪项可推出“正企业比D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的结论?(1997—1—15)
A.正企业的经济效益比C 企业好。
B.月企业的经济效益比A 企业好。
C.正企业的经济效益比月企业差。
D.A 企业的经济效益比B 企业差。
E,E 企业的经济效益比A 企业好。
2.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1997—1—16)
A.要当翻译,需要学外语。
B.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C.当翻译没什么大意思。
D.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E.学了外语也不见得能当翻译。
3.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1997—I—17)
A.偷换概念 。 B.自相矛盾 。 C.以偏概全 。 D.倒置因果 。 E.循环论证 。
1.[答案]:E。
[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推理。A、B 都大于C、D,如果正比A、B 中任一个大,那么肯定也比C、D 大,E 选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正确。
2.[答案]:B。
[解析]:儿子的话中实际上包含了以下前提: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如果不想当翻译,那么就不需要学习外语。所以选项B 正确,其他的选项均不正确。
3.[答案]:A。
[解析]:“鲁迅的著作”是整体概念,而“《狂人日记》”是个体概念,题干中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所以选项A 正确。